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学科研 > 交流平台 > 正文

演讲攻略(二)

发布人:超级管理员 来源:本站 发布日期:2017/6/29 浏览量: 【字体:

演讲攻略(二)
演讲技巧的运用
     一,吃透原文意境,把握感情色彩。
     前面说了,稿子写的再好,只算做了一半的工作。演讲 的效果要靠演讲者来完成。如何把一篇演讲稿演绎得淋漓尽致、如泣如诉、如诗如画呢?这就需要演讲者的基本功扎实,例如普通话水平,朗诵水平,理解稿子的能力,进入角色的能力等等。演讲者在演讲之前,要熟练背诵原文,认真剖析原文所表达的意境,所蕴涵的感情色彩,所倡导的价值取向,为演绎作者的意图和论点作角色上的准备。演讲者好比一名演员,要主动适应角色的要求,随时变换角色形象,要根据原文中的角色变换,自觉地切换角色形象,是什么角色说什么话,是什么角色做什么角色的表情及动作,要做到“装什么象什么”,例如,有的演讲者在讲故事时,故事中讲到父亲的对白时,惟妙惟肖地学起了父亲的对话,讲到外婆时,又自然切换成外婆的说话声,讲到儿童时又转换成童声。演讲者的声音和动作随角色不同而自然变换,显得形象生动,出神入化,能大大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眼球。相反,如果演讲全程只用一个声音说话,一个动作表情,效果就会很平淡,听众会产生审美疲劳,缺乏活力。要想演讲生动出彩,必须在原文中的角色上下功夫,准确把握好角色的表现力,使角色鲜起来,活起来,飞起来,给听众留下深深的记忆!
     但要注意,演讲者虽然可以随时切换角色,但仅限于用动作和声音来体现,而且这个声音和动作不能过头,只能“点到为止”,有那个味道就行了,不宜过度渲染,否则,会适得其反,有娇柔造作之嫌,令人反感。
     二,运用抑扬顿挫,荡起层层波澜。
演讲一篇稿子,就象演唱一首歌一样,声音有高低起伏,在情绪低潮时,娓娓道来,如泣如诉,一如黑云压城、万马齐暗之景象;在情绪高潮时,慷慨激昂,波涛汹涌,卷起滔天巨浪。在整个演讲过程中,绝不能平铺直钗,平静无波。要熟练使用抑扬顿挫的手法,在听众心灵中掀起层层波澜,伤心时,满含泪花;动情处,秋波盈盈。让听众的情绪随演讲者的情绪一起飞扬,同悲同喜,同歌同舞,同爱同憎,不能自己!要达到这样的效果,演讲者必须事先深入研究原稿,搞清楚原稿中的段落结构和情感起伏的变化,哪些地方该抑,哪些地方该扬,哪些地方该顿,哪些地方该挫。在抑的地方,声音低沉轻诉,象无助的孩童,受伤的恙羊;在扬的地方,声音要高亢嘹亮,义正辞严,铿锵有力,象迎来新曙光,又象翻身得解放;在停顿的地方,要凝神屏气,蓄势待发;在挫的地方,要转换语调,转换表情及动作,或暗示“风云突变,山雨欲来”,或表明“云开日出,柳暗花明”,为听众留下一道道悬念,一串串谜团,一缕缕乱麻,让听众调动所有智慧一起等待最终的答案!总之,演讲者不能让听众闲着,要让听众所思、所想,所获,才能打动听众,感染听众。
     三,展开抒情攻势,唤起感情共鸣
抒情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,通过抒情可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及价值取向。演讲也需要抒情。演讲的抒情一般在故事讲完生发议论开始之时。因为未讲故事之前是不宜抒情和议论的,如果故事未讲,抒情和议论在前,给人以空发议论,无病呻吟之嫌。听众也会觉得这是空穴来风,无缘之木。所以,不宜在讲故事之前抒情和议论。故事讲完以后,抒情和议论就可以顺理成章,自然而然了。在演讲中抒情,必须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,比如排比,拟人,夸张等,烘托气氛,渲染场景,为深化论点,阐明主题服务。同时,在演讲中抒情,可以极大地调动观众的情绪,引导听众进入一种境界和氛围,强力唤醒听众的感情世界,从而引发情感共鸣,为升华主题插上腾飞的翅膀。在演讲中抒情,要注意由浅入深,由表及里,由低潮达到高潮。例如一篇演讲稿在抒情时有这样的句子:
     握住我的手,接受我真挚的关爱,让头顶的阴霾云开雾散,伸出你的手,奉献你真诚的爱心,让温情的阳光撒向人间。伸出援手,乐于助人,你就能感受到予人玫瑰,手留余香的温馨。助人是一缕春风,让枯秃的枝头长出新绿;助人是一场春雨,让沉睡的大地恢复生机;助人是一泓清泉,让绝望的沙漠重放光彩……而今天,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正在中华大地上生根、开花、结果,用我们每个人的一点微弱之光汇聚成熊熊燃烧的火炬,让雷锋精神浩气长存!
    让我握紧你的双手,让你紧握他的双手,让我们紧握双手,一路前行!

     当抒情达到高潮时,演讲也进入尾声,主题也被点出来了。这样可达到完美谢幕。

 

相关链接
友情链接: 教育部重庆党建网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重庆市人民政府
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版权所有 邮编:402160 学校地址:重庆市永川区兴龙大道2号 学校电话:023-49804526 传真:023-49803989
技术支持:讯迈科技 渝ICP备05000736号

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312号